標題圖片 標題圖片 標題圖片
:::

主編的話 

         後疫情時代對教育與教學帶來諸多挑戰,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第15期《戲劇教育與劇場研究》期刊,聚焦後疫情時代背景下,戲劇教育與教學的理念、模式與實踐的變與不變,作出有意義的探索與回應。具體而論,本期主題涵蓋應用戲劇、戲劇教育及台灣現當代劇場等,一貫體現本系在戲劇研究領域,持續以來的推進與努力。感謝投稿者的支持,以及審查委員們費心且專業的指導與建議。編輯助理黃俞嘉小姐、本系行政助理呂季樺小姐、協助英文校勘的Andrew Philip Barrington Strack老師,以及本系的同仁們的支持與勉勵,均為促使本期得以臻至完善的推手。

本期收錄有四篇論文。第一篇為陳劭鈞、王婉容共同撰寫的〈社區劇場作為民眾歷史敘事的書寫與再現之實踐─以臺南水交社眷村社區劇場《那些煙花燦爛的歲月》為例〉,論文著眼於後現代歷史學中的「歷史詩學」之觀點,藉由闡述「臺南水交社眷村」社區劇場的編創歷程與展演美學,以此論證民眾得以透過社區劇場來書寫和再現「民眾歷史敘事」。第二篇為蘇嘉莉所撰寫的〈東方神話與戲劇教育融合:以《山海經》改編新神話〈山海米肉粽〉 戲劇教育「全人」課程為例〉,論文旨在以《山海經》為「前文本」,運用於國小三年級戲劇教育課程模式。使學生深入瞭解和記憶,相關神話人物及其故事。並能通過課程,從這些古老的神話元素中汲取到現代兒童所需要的精神支援和成長力量。從而以此觀察戲劇教育課程,在實際運作層面上對兒童「全人教育」目標之實現作用。第三篇為曾定璿所撰寫的〈創造性戲劇應用於英文童書創意閱讀之前導探究─以碧雅翠絲.波特《小兔彼得的故事》系列作品為例〉,其論文主要將「創造性戲劇」導入「英文童書閱讀」進行創新教案設計,以波特女士的英文圖畫書作品《小兔彼得的故事》為前導文本,藉此引導學生認識創作者及其生命故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並進而提升英語學習效能、溝通表達自信和閱讀樂趣。第四篇為劉仲倫所撰寫的〈麥田收割的季節—記《我們一同走走看》的共行經驗〉,論文分為「劇本創作」、「演出的創造性」、「我們需要一座實驗劇場」三個部份。第一部分著眼在姚一葦舉辦「實驗劇展」(1980-84)之後續;第二部分係由作者論述《我們一同走走看》的導演經驗;第三部分聚焦於姚一葦對現當代戲劇的啟蒙,進而到劇場教育公共性的實踐與貢獻。



                                                                                                                戲劇教育與劇場研究主編